
4月10日,以“具身智能 生态赋能——共塑未来产业新图景”为主题的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座谈会在深交所举行。会上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国家人工智能基金筹备组副组长张建华介绍了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基本情况。
4 月 14日,杭州市发布《杭州市建设AI产业发展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其中提到2025 年全市投向人工智能的产业基金组建规模突破1000亿元。
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下,具身智能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实际应用,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9700亿元,人形机器人成为最佳载体,AI芯片、传感器等上游产业增速超40%,驱动智慧养老、医疗等万亿级场景落地。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突破,旨在赋予智能系统物理实体,使其摆脱虚拟局限,像人类一样在现实世界行动、感知与学习。其主要依赖于本体、智能体、数据和学习进化框架四大核心要素。
具身智能的市场规模由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特种机器人组成,其中工业机器人占比最大,占比超50%。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突破8600亿元。随着大模型端的技术突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增长有望逐渐提升,预计2031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十余个省市均出台了支持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政策,各地也陆续设立人工智能相关基金。
2月2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发布了《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北京将利用三年时间,力争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推动万台具身机器人规模落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并宣布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
3月3日,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具身智能发展的政策,如《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从研发技术、产业孵化、市场应用等多个角度给予企业全方位支持,并提出设立100亿元AI和机器人产业基金。
3月26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上海市关于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建议(2025 - 2027 年)》,明确到2027年,上海市智算云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实施意见》特别提到,研究设立算力CVC基金。
具身智能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最重要的包含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AI算法、云服务等;中游为具身智能产品制造,具身智能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能够准确的通过具体任务和环境需求选择正真适合的智能实体形态,其中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被视为实现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之一;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
随着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云计算等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AI芯片企业在训练、推理、边缘计算等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推动中国AI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据预测,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增至1530亿元。
已上市企业如寒武纪、云天励飞等,凭借长期资金市场的支持,逐步扩大产能和技术优势,而未上市企业如地平线、燧原科技也在快速崛起,为中国AI芯片产业的国产化注入新动力。
随着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中国智能传感市场需求迅速增加。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336.2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96%。2025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1800亿元。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优势显著的智能传感器企业,如韦尔股份、兆易创新、华润微、华工科技、歌尔股份等,其余市场参与者以中小型制造类企业为主。
近年来,随工业机器人、高端数字控制机床等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谐波减速器与RV减速器已成为高精密传动领域普遍的使用的器件。2024年中国减速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为1448亿元。据预测,2025年中国减速器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510亿元。
伺服系统又称随动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管理系统。伺服系统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近年来,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呈现出波动增长态势,2024年中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约为234亿元,2025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达248亿元。
我国伺服系统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品牌占比超过50%。汇川技术市场占有率占比排名第一,市占率达28.2%。其次分别为西门子、安川、三菱电机、台达,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4%、8.4%、6.1%、5.9%。
2025年,随工业自动化、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控制器企业在PLC、伺服系统、变频器等关键领域将会取得显著进展。汇川技术和而泰、拓邦股份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产能扩张,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具身智能行业企业大多分布在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和安徽等地是企业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广东成为具身智能高地,众多科技公司、整车厂商和机器人厂商,纷纷布局大模型,无人驾驶和机器人。
具身智能行业作为AI与机器人技术深层次地融合的新兴领域,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布局,蚂蚁集团、科大讯飞、云天励飞等企业的布局,不仅展示了它们对具身智能技术的重视和看好,也将对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蚂蚁集团在具身智能方向的岗位招聘,表明其将利用自身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优势,探索具身智能在金融服务、风险控制等领域的应用。科大讯飞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规划,依托其在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深厚积累,将致力于打造智能化的具身智能产品。
东湖产业通数据分析系统显示,2023年至2025年3月5日,共有1171家与机器人相关的公司完成了1623起融资事件,2440家机构参与投资,顺为资本(投资事件24起,涉及项目 17个)、红杉中国(19起,14个项目)、奇绩创坛(19起,17个项目)、深创投(19起 ,8个项目)等投资机构活跃,可统计到的投融资总额为217.77亿元。
一方面,具身智能将与多模态大模型、世界模型等前沿技术实现更紧密的融合。另一方面,具身智能技术将不断进化,提升智能体的感知、交互和决策能力。
未来,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将集中在世界模型和机器人基础大模型的研发上,开源生态的构建将加速技术迭代,降低研发成本,吸引更多公司参与,形成行业合力。
随着技术的成熟,具身智能将不仅在工业、医疗、养老服务等传统领域实现更深入的应用,还将在新兴领域创造出全新的应用模式和业态。
在智能家居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成为家庭的智能助手,能完成家务劳动、照顾老人和儿童、控制家电设备等任务,为人们提供更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
在教育领域,具身智能技术将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与变革。智能教学助手可根据学生实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知识掌握程度,迅速精准地调整教学策略,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学习计划,确保学习进度与个体需求完美适配,让因材施教不再是纸上谈兵。
如何实时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向,精准获取企业投资动态,并能智能评价企业,助力精准服务?
通过东湖产业链精准招商系统的企业投融资、专利、舆情、人脉等动态信息,跟踪重点企业的创新动态、资本增长及产品线扩充,多渠道、多角度挖掘招商线索,对目标招引企业实时进行跟踪监测,最终实现“线索挖掘+企业评估+关键人触达”,精准获取企业投资风向,为地方核心产业“精准招商”提供决策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修好了 ! 朝鲜出现重大事故驱逐舰再次下水,金正恩出席仪式,向指挥官授予“姜健”号的军舰旗
以色列官员透露:欺骗伊朗空军高级指挥官聚集开会,实施定点打击!空袭已致伊朗至少20名高级指挥官身亡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